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托投资公司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损失冲销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时间:2024-07-13 10:04:2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04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托投资公司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损失冲销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托投资公司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损失冲销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清
产核资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北京、重庆营业管理部,国务院有关部门:
当前,全国信托投资公司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现对信托投资公司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损失冲销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关于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工作问题。此项工作是整顿信托投资公司的重要基础,对下一步信托投资公司的分业、合并、重组、撤销具有重要作用。鉴于信托投资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极为复杂,清查和评估的难度较大,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协调,支持配合中介机构做
好工作。中介机构要克服困难,保证必要的人力,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审慎监管的要求,尽量挤掉资产评估中的“水份”,确保工作质量。各地财政部门(清产核资机构、资产评估主管机关)收到中介机构报送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报告后,要抓紧时间,集中人力,尽快完
成确认、审查工作。在确认和审查时,凡不符合有关文件及本通知规定的,应要求有关中介机构进行调整。
二、关于信贷资产损失评估统一量化标准问题。信托投资公司信贷资产损失判定是资产评估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评估机构应按照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信托投资公司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损失冲销的规定〉的补充通知》(财债字〔1999〕86号,以下简称财债字86
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资产评估报告基本内容与格式的补充规定〉的通知》(财评字〔1999〕302号,以下简称财评字302号)文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对信贷资产的具体情况和对影响贷款价值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有条件的地方按照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办法进行贷款质量等级
分类,并对各类信贷资产的损失做出职业判断。各中介机构对单笔50万元以上的贷款,要逐笔核实,不能以抽查方式确定资产质量。对拆出资金、应收账款、租赁资产、其他应收款、证券回购等资产,也要分别情况,评定损失。
三、评估机构对信贷资产等债权类资产评估后,无论使用何种评估方法,除按照财评字302号文规定的格式填报有关资料外,还应根据资产损失率填报债权类资产质量分类统计表(表格见附件)。
四、对撤销的信托投资公司,中介机构要比照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海南发展银行资产负债清理核查和损失评定标准〉的批复》(银复〔1999〕151号)进行资产评估和损失评定。
五、关于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结果的确认问题。清产核资结果由财政部门会同清产核资机构认定,资产评估结果由资产评估主管机关进行合规性审查。其中,全国性信托投资公司由财政部确认或审查;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由省级财政部门(清产核资机构、资产评估主管机关)负责确认
或审查。中介机构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的结果,在报送财政部门审查认定的同时,应抄备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
六、中介机构将资产评估与清产核资的差额列“待处理资产评估差额”,并按资产类别列明细送有关部门审查。经审查批准后的,由信托投资公司按财债字86号文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未经批准的部分调回原资产价值。凡已提取准备金的资产,资产评估值低于清产核资结
果的差额首先冲减提取的各项准备金;不足的,再依次冲减公积金、资本金。
七、关于呆账贷款的确认问题。中介机构要按照财债字86号文件规定确认呆账,对不能取证确认但有可能形成损失的贷款,应作为特别事项予以披露。
八、关于长期投资损失的核销问题。长期投资损失的核销要以事实为依据,只能在损失实际发生时才能核销。对长期投资中虽未实现损失、但资产评估的结果与清产核资有差异的,按财债字86号文件第二十四条及有关规定处理。
九、关于损失冲销的列账问题。清产核资过程中清理出来的损失应列入1998年度损益,其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税收问题,按现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办理。
十、关于利息的计提问题。考虑到信托业整顿的特殊性,适当放宽应收利息的计提标准,允许清产核资期内没有计提应收利息的逾期贷款不补提应收利息,按实际收到的利息进入损益。
十一、关于抵债资产的评估问题。经法院判决生效、并已构成信托投资公司财产的应纳入评估范围,并由中介机构独立作出价值评估。
十二、关于“商誉”的评估问题。对资产评估基准日前已经形成的“商誉”应纳入评估范围,并由中介机构独立作出价值判断。
十三、关于自营证券评估问题。考虑到资产评估基准日后证券市场的变化,中介机构对自营证券按评估基准日市价评估后,可对被评估公司自营证券的实际情况以“期后事项”予以披露。
十四、关于资产权属问题。评估机构在评估中若发现有资产权属不清的事项,暂不纳入评估事项,并在特别提示中加以说明。如时间允许,可由委托方提出报告,报同级财政(国资)部门进行界定后再决定是否纳入评估范围。
十五、关于证券营业部席位费的归属问题。信托投资公司已发生的交易机构席位费统一列入“无形资产”,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摊销。
十六、关于函证问题。函证是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为准确、全面地查实资产,客观作出评估,中介机构要尽可能提高函证率。确实无法函证的,须通过其他手段进行验证。
十七、评估机构对一些取证困难,依据不充分,确实难以作出客观、准确评估的资产,在评估报告中应逐项作出说明。
十八、关于利率问题
(一)法定贷款利率可在人民银行规定的幅度和范围内,按同期同档次的利率实行浮动。
(二)“客户保证金”执行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和银行有关计息、结息办法。
(三)应收、应付利息按法定利率计入损益。如果没有按法定利率计入损益,则按法定利率进行调整。
(四)法定利率已多次调整,对应收利息和罚息是否分段计算和调整问题,各地应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发〔1999〕77号文)第四章第二十条、二十一条、二十五条的规定办理。
十九、关于委托业务和其他账务调整后准备金存款缴存问题。经清产核资、账务调整后按规定应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须按规定及时足额缴存。在清理整顿期间,信托投资公司一时难以及时缴存的,可采取信托投资公司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视同缴存的办法处理

二十、关于财债字86号文附表有关内容的补充说明
(一)关于附表一“不良资产”范围。不良贷款指“一逾两呆”贷款;不良拆借资产指逾期拆出(含买入返售)和存放同业逾期部分;不良租赁资产比照不良贷款的规定确定;不良投资指无收益的投资;不良应收账款比照贷款相应的办法确定;其他不良资产指清产核资后尚未处理的损
失和资产潜亏等。
(二)关于附表一“证券资产”内容。“证券资产”指投资于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资产。
以上各项,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债权类资产质量等级分类统计表(略)



1999年11月30日

辽宁省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

第284号



  《辽宁省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办法》业经2013年6月18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8月20日起施行。




省长陈政高
  2013年7月12日





辽宁省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保障民用航空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的净空区域保护和电磁环境保护。
  第三条 民用机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工作责任制和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净空安全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将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体系,督促各有关部门按照规定承担保障净空安全的责任,依法对民用机场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民用机场所在地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确定的行政部门,对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工作实施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林业、气象等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做好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工作,具体职责另行规定。
  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依法对辖区内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 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大连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以下统称机场管理集团公司)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承担所属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 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民用机场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机场净空安全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对机场净空安全保护意识。
  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和机场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做好辖区内机场净空安全保护宣传、教育等相关工作。发现净空安全隐患或者危害净空安全行为的,应当向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条 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和民用机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定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将其纳入市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向社会公布。
  民用机场所在地的县人民政府应当会同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在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设置警示标识。
  第八条 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应当依据《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和民用机场总体规划,编制净空障碍物限制图,经国务院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报民用机场所在地的市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备案。
  民用机场总体规划调整时,净空障碍物限制图也应当相应调整。
  第九条 机场新建、扩建的,机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应当于工程动工6个月前,在当地主要媒体发布公告,并在机场周围地区张贴。对可能影响机场净空安全的建筑物及设施、树木、灯光等障碍物,由市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相关部门组织清除、处理。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机场新建、扩建公告发布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修建、种植或者设置影响净空安全的障碍物。
  第十条 审批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建设项目时,应当书面征求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的意见。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书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依法需要听证、检验、检测和专家评审的,经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答复时间。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十一条 禁止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修建靶场、强烈爆炸物仓库和超过民用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高度等影响飞行安全的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二)排放大量烟雾、粉尘、火焰、废气等物质;
  (三)设置影响机场目视助航设施使用或者飞行员视线的灯光、标志或者物体;
  (四)种植影响飞行安全或者影响民用机场助航设施使用的植物;
  (五)放飞鸟类,升放无人驾驶的自由气球、系留气球、风筝、孔明灯等其他升空物体以及进行飞艇、滑翔机、动力伞等飞行活动;
  (六)储存爆炸物品以及进行超过净空保护高度要求的爆破或者作业;
  (七)焚烧产生大量烟雾的农作物秸秆、垃圾等物质;
  (八)燃放烟花、焰火;
  (九)在机场围界外5米范围内,搭建建筑物,种植树木,或者从事挖掘、堆积物体等影响民用机场运营安全的活动;
  (十)国家规定的其他影响机场净空保护的行为。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机场管理集团公司,确定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外机场周边区域修建建(构)筑物,种植高大树木,燃放升空的爆竹、烟花、焰火,升放无人驾驶的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和风筝、孔明灯等其他升空物体的限制高度或者区域,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外,高大建筑物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其所有权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飞行障碍灯和标志,并保持正常显示状态。
  第十四条 单位或者个人在净空保护区域外,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者系留气球,应当向升放地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申请。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应当在拟升放2日前持气象主管机构的批准文件,向当地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拟升放1日前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非正常运行或者系留气球意外脱离系留的,升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立即向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第十五条 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边界接壤的地区使用飞艇、热气球、滑翔机、动力伞等航空器从事航空飞行的单位或者个人,需要划定临时飞行空域的,应当在拟使用临时飞行空域7个工作日前向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受理申请的空中交通管理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六条 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应当建立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定期巡视检查制度。
  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的巡视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机场内无障碍区的巡视检查,每日不少于一次。巡视检查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检查新增的、超高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自然生长的植物;
  (二)检查有无树木、烟尘、灯光、风筝和气球等影响净空环境的情况;
  (三)检查障碍物标志、标志物和障碍灯的有效性。
  巡视检查情况应当记录和归档。
  第十七条 信鸽协会应当做好协会会员和俱乐部的管理工作,教育和监督其在饲养、放飞信鸽和组织竞赛等活动时,遵守有关规定,避免影响机场净空安全。
  第十八条 民用机场所在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划定和调整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保证民用机场通信设施、设备正常工作,限制电磁干扰信号和电磁障碍物体,并向社会公布。
  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应当及时将最新的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报当地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在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设置、使用非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征求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意见后,按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批。
  第二十条 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和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应当与航路无线电台站所在地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建立民用机场电磁环境监测信息通报制度。
  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受到干扰时,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和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应当立即采取排查措施,及时消除;无法消除的,应当通报机场所在地无线电管理机构。接到通报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措施,依法查处。
  第二十一条 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应当建立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巡检制度,发现有下列影响航空电磁环境行为的,应当立即报告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
  (一)修建影响航空电磁环境的高压输电线、架空金属线、铁路、公路、无线电发射设备试验发射场等;
  (二)存放金属堆积物;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二条 承担民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机场净空安全保护监督检查计划和措施,对净空安全保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和隐患,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并监督整改。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出现影响飞行安全突发性事件的,发现者应当立即告知机场管理集团公司,由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告,接到报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先行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排除飞行安全隐患。
  公安机关先行处置后,对于不属于其管辖的事项,应当及时移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民用机场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行政部门进一步处理。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按照国务院《民用机场管理条例》、《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机场净空安全保护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依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照规定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不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
  (三)不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或者行政处罚的;
  (四)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的净空区域保护和电磁环境保护,除遵守本办法有关规定外,还应当遵守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3年8月20日起施行。



梅州市旅游业管理规定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政府


梅市府办[2005]1号

关于印发梅州市旅游业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有关单位:


《梅州市旅游业管理规定》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一月四日


梅州市旅游业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市旅游业的管理,合理保护、利用、开发旅游资源,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从事旅游经营和管理,参加旅游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旅游业,是指以旅游资源为载体,以旅游设施为条件,招徕、接待旅游者的综合性服务行业,包括各类旅行社,旅游度假区、风景区和游览点,旅游饭店、旅游推介接待单位、旅游车船公司及外地驻本市的旅行社分支机构等。


第四条 旅游业应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突出地方特色,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的原则,营造文明、有序、整洁、优美的旅游环境。


第五条 旅游产业必须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与相关行业的发展。


第六条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旅游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市旅游局负责全市旅游业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各县(市、区)旅游局负责辖区内旅游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根据上一级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经同级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审定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各有关部门应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积极协同旅游主管部门做好旅游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鼓励、支持各种经济成份投资发展旅游职业教育,不断完善初、中、高级旅游人才培育体系,大力培养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第八条 旅游资源,是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合理保护、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擅自开发旅游资源。


第十条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的原则,符合梅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十一条 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开发梅州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


第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宾馆、饭店、酒店、度假村、游乐场(园)及其它旅游项目,须报同级旅游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 旅游经营与管理





第十三条 旅游经营者必须依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从事旅游经营活动,须遵循自愿、平等、诚实、公平竞争的原则,恪守商业道德。


第十四条 旅游经营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抵制任何部门推销其指定的商品;


(二)检举、控告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单位和个人;


(三)参加行业协会;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五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其服务质量、旅游安全、服务收费和其他经营情况的检查、监督和管理;


(二)为旅游者提供的服务必须符合规定标准;


(三)尊重旅游者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不得强制旅游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四)按照有关旅游安全的规定,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配备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保障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


(五)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工作情况、重要事项,报送旅游统计报表等资料;


(六)建立岗位培训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培训,从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七)按旅游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旅游形象宣传;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义务。


第十六条 鼓励旅游经营者开发旅游新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知识含量和产品质量,拓宽宣传促销渠道,增进旅游合作与交流。


第十七条 设立旅行社,应按照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规定直接向所在地旅游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有权审批的上级旅游主管部门批准后,申请人持批准设立文件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方可从事旅游业务。


旅行社不得擅自设立非法人分社或门市部(包括营业部) 等分支机构。因业务经营和发展需要设立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申报手续。


设立旅行社应按《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规定向旅游主管部门缴纳旅行社质量保证金。


第十八条 旅游经营者不得采用付给司机、导游等人员介绍费的方式来招徕顾客。


禁止旅游服务人员向旅游者索取或变相索取小费。


第十九条 旅行社应当依法与旅游者订立旅游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标准,不得擅自改变、取消服务项目或降低服务标准。


第二十条 旅行社组织、引导旅游者住宿、就餐和购物,应当充分尊重旅游者意见,优先安排在星级饭店或旅游推介接待单位。


旅行社必须按规定办理旅行社责任险和旅游意外保险。旅行社在与旅游者订立旅游合同时,应当推荐旅游者购买相关的旅游者个人保险。


第二十一条 旅行社对其经营的主要旅游线路,在对外促销报价前应报同级旅游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备案。同级旅游、物价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主要旅游线路的参考价格,并对不正当定价予以监督和制止。


禁止旅行社以低于正常成本价的价格参与竞销。


第二十二条 从事导游服务、旅游咨询业务的,须接受同级旅游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


未取得旅游主管部门颁发的导游资格证书,并经旅游经营单位聘用,任何人不得从事有偿导游业务。


第二十三条 导游人员应持证上岗、佩戴导游证,按接待计划和导游服务标准为旅游者提供服务。


旅行社应当履行导游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责任。旅行社不得聘用无导游证人员从事导游业务。


第二十四条 旅游饭店实行星级评定制度,星级评定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推介接待单位应按星级标准提供服务。


未评定星级的,不得使用星级或者类似的称谓进行宣传促销活动。


第二十五条 旅游景区、景点范围内的购物、餐饮、卫生、安全等服务设施,应符合规划、环境保护要求。


旅游景区各出入口处不得乱摆摊设点,阻碍交通。旅游经营者应负责将在景区、景点周边的乞讨人员劝诫离开,对自愿求助的乞讨人员和精神病人送交公安、民政、卫生部门进行处理。相关部门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及精神病人要妥善安置和管理。


旅游景区、景点应设置中英文对照说明牌和指示牌,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并定期刷新。


第二十六条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旅游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检查,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旅游经营者的旅游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旅游主管部门受理本行政区域内有关旅游安全的投诉,参与旅游安全事故的调查及相关的善后处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负责对同级旅游经营者的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受理旅游者对同级旅游经营者服务质量的投诉。


第二十九条 旅游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有效证件,文明执法,并为旅游经营者保守商业秘密。





第四章 旅游者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十条 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三十一条 旅游者在接受旅游服务时,享有下列权利:


(一)要求旅游经营者全面、如实地提供服务的内容、标准、费用等有关情况;


(二)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和旅游商品,拒绝任何形式的强制销售行为;


(三)人格尊严受到保护,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人身、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四)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求旅游经营者停止违约、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五)法律法规规定及旅游合同约定的其它权利。


国(境)外旅游者在本市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医疗、交通和购买景点门票享受与境内旅游者相同待遇,享有同等服务、同质同价的权利。


第三十二条 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时,应讲究文明,遵守社会公德,并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景区、景点有关卫生、安全的规定,尊重旅游区域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二)爱护旅游资源、环境和旅游设施;


(三)遵守旅游秩序和规则;


(四)法律法规规定及旅游合同约定的其它义务。


第三十三条 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向旅游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组织投诉,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四条 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擅自经营旅游业务的;


(二)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擅自经营旅游业务的。


第三十五条 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15日到30日,可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一)不按照许可证核定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的;


(二)未办理旅行社责任保险或所提供的服务未能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致使旅游者人身、财物受到损害的;


(三)不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收取旅游服务项目费用,或旅行中增加服务项目,强行向旅游者收取费用的;


(四)聘用未取得资格证的人员任导游或领队的。


第三十六条 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3日到15日,可并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招徕、接待旅游者旅游,未制作完整记录和保存有关文件、资料的;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旅游主管部门对其业务经营、对外报价、资产状况、服务质量、旅游安全、财务管理、资格认证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


第三十七条 旅行社违反安全法规,造成旅游者伤亡事故的,由旅游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别给予直接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旅游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从事旅游业务,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由工商、旅游主管部门依法处罚。


第三十九条 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条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未佩戴导游证的, 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二条 因旅游者方面的原因造成旅游资源或旅游设施及设备损坏的,旅游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三条 旅游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旅游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赔偿。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