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俄总理签署第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

时间:2024-06-26 07:14:5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3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俄总理签署第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

中国 俄罗斯


中俄总理签署第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全文)


  2004年9月24日,正在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俄总理弗拉德科夫签署了《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公报全文如下:

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

  应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弗拉德科夫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二OO四年九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九月二十四日在莫斯科举行了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

  温家宝总理分别与普京总统、弗拉德科夫总理和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和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举行会见和会谈。



  在与普京总统的会见中,双方指出,今年是中俄建交55周年,也是两国元首确定的青年友谊年,这为全面发展中俄伙伴关系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双方本着二OO一年七月十六日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原则和精神,讨论了进一步深化政治、经贸、科技、人文及国际领域合作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双方认为,普京总统十月即将对中国进行访问,与胡锦涛主席举行会晤,是今年双边关系中的大事,对推动中俄关系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两国总理审议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2008年)》,并对制订这一纲要的工作予以肯定。双方商定将共同努力,尽快结束有关工作,以便将该文件提交十月元首会晤批准。

  双方对中俄总理第八次定期会晤以来在经贸和人文领域合作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

  双方认为,中俄经贸合作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双边贸易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前八个月贸易额达128.7亿美元,增长35.4%,今年可望接近或达到200亿美元的目标。投资合作续有发展,一系列投资促进活动取得实际成果。人文领域合作成果显著,巩固了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

  双方宣布,正式开通两国总理直通保密电话,这有利于加强政治互信,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双方通过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纪要》和《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纪要》。两国总理积极评价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和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及其各分委会自第八次定期会晤以来所做的工作。

  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期间签署了下列文件:

  -《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

  -《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纪要》

  -《关于中国政府向俄罗斯政府提供车臣教育援助的换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关于规范中俄贸易秩序的谅解备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关于支持开展机电产品贸易的换函》

  -《2002年8月22日签署的中国人民银行和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关于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的纪要》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苏联对外经济银行和俄罗斯进出口银行合作协定》



  双方决心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在经济领域的互利合作,保持积极发展势头,力争在一系列重要方向上实现突破。为此,双方宣布:

  (一)中国重申,支持俄罗斯尽快加入世贸组织。俄方对中方的支持表示感谢。在本次总理会晤上,双方顺利结束关于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中俄双边谈判。两国总理宣布,俄罗斯承认中国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承认俄罗斯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

  (二)为保持双边贸易持续发展,有必要制订促进和加强中俄全面合作的中长期规划,大幅提高双边经贸额。双方将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到2010年达到并超过600亿美元。

  (三)双方将采取共同措施,扩大机电产品贸易,提高机械、设备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改善双边贸易结构。中方支持本国企业引进俄能源设备、矿山机械、汽车和汽车发动机、机床和机械设备,俄方支持中国通信设备、家电、食品加工设备以及船舶产品进入俄市场。双方将积极扩大机电产品贸易促进活动,鼓励技术转让和相互投资。

  (四)双方将完善敏感商品预警和磋商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贸易争端,减少现有贸易壁垒。

  (五)加大中俄规范贸易秩序联合工作组的工作力度,切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关于规范中俄贸易秩序的谅解备忘录》,采取共同措施,依照两国现行法律规范贸易秩序,不单方面采取有损对方利益的行动和限制性措施,切实保护对方经商人员在本国的合法权益。

  (六)积极拓展在投资领域的合作,根据两国有关部门达成的共识,今后每年将召开中俄投资促进会议,以促进两国投资合作,特别是大项目的实施。双方将加快《中俄两国政府关于鼓励和保护相互投资协定》的商签工作。

  中方将扩大对俄资源和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俄方愿为此提供便利条件。

  (七)双方表示将在制订各自地区发展计划方面加强协调,支持中国企业参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开发,鼓励俄企业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通过开展贸易、经济技术、投资合作,全面提高两国地区间和边境地区合作水平。

  (八)两国总理指出,促进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现实进展是中俄进一步加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双方重申,愿继续推动落实中俄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项目,包括中俄原油管道建设项目,以及在两国境内共同开发油气田。两国总理责成中俄两国政府主管部门在双方政府审议《从俄罗斯联邦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凝析气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韩国修建管道以及开发科维克金凝析气田的国际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基础上对科维克金天然气项目的实施前景进行评估。双方表示,愿在互利基础上支持通过铁路扩大从俄向中国运输原油。双方将研究有关签署支持扩大两国原油贸易的政府间协定。

  (九)扩大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的合作,包括在核电站建设和核燃料循环方面的合作。

  (十)不断完善双边科技合作项目遴选和监督实施机制,加强在航天、核能和其他能源、动力、新材料、化工、生物、信息和通信技术等优先发展领域的合作。

  加强中国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和俄国家级科研中心的协作,加大科技人才交流力度。支持建立和发展联合科研机构和实验室。

  协助两国有关组织和公司解决好在科技成果商品化和技术产业化方面的问题。

  大力扶持中俄“友谊”科技园和其他科技园的建设和运营,继续给予必要的财力、物力、法律方面的支持。

  (十一)在全面及时落实中俄2004—2006年及以后数年的航天领域合作纲要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加深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

  从全面、深入发展中俄航天领域长期合作的利益出发,确定和进一步协商航天领域中一个或多个大型航天合作项目,以便今后共同实施。这些项目符合两国利益及两国国家航天计划中所确定的任务。

  (十二)在未来三年内,根据双方事先商定的项目,切实落实两国在研制、生产民用航材领域的合作计划,在民用航材制造领域交流新技术。

  (十三)巩固和扩大在通信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包括产业合作、信息技术应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双方将继续支持俄移动通信运营公司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水平,在中国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入中国通信服务市场。俄方将尽快提出具体方案。

  (十四)扩大银行合作规模,将二OO二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中央银行签署的《中俄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适用范围扩大至中俄所有边境地区,并确保全面准确地执行该协定的所有条款;继续在反洗钱和打击恐怖主义融资领域开展合作。

  (十五)为满足发展贸易及公民往来的需要,扩大跨国汽车运输领域的合作,提高边境口岸的通关能力,调整通关时间。尽快研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国外贸货物通过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过境运输的合作互助协定》的问题。

  (十六)通过实施具体项目和计划,抓紧落实两国政府《关于共同开发森林资源合作协定》,尽快制订中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长期合作规划,为在俄境内建立木材深加工企业创造有利条件。

  (十七)继续开展在检验检疫领域的合作,在现有政府间动植物检疫协定框架内就动物和植物检疫及保护问题继续进行合作。



  双方认为,进一步开展人文领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应特别重视以下有关方面:

  (一)尽快签署相互支持俄语和汉语教学的政府间协议;制订2008年前中俄教育合作计划;发展和扩大两国高校合作,继续有关建立联合高校和研究生院以及落实远程教育合作项目的工作;在对等基础上,继续每年互派中小学生到对方境内开展夏、冬令营活动;促进毗邻地区的中小学校建立并开展直接交往。

  (二)积极支持两国互设文化中心,定期举办文化节、电影日、图书展;相互开通卫星电视频道。

  (三)扩大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合作,支持两国医疗机构,特别是毗邻地区的医疗机构建立直接联系,制定有关中国中医专家在俄行医执照和中医药产品在俄注册的管理机制。

  (四)加强两国在体育、体育科学和运动医学方面的合作,在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方面加强协作。

  (五)尽快启动中国公民组团赴俄旅游业务。

  (六)扩大在媒体、电影及档案领域的合作。



  双方认为,应集中精力在其他共同关心的领域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警务执法合作,联合打击走私、贩毒、贩运武器、非法移民、经济领域犯罪及其他跨国有组织犯罪,保证两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建立有效机制,打击源自阿富汗的毒品走私和向阿境内(禁毒安全地带)偷运易制毒化学品,遏制合成毒品的不断泛滥。在禁毒斗争中坚决执行1961年的《麻醉品单一公约》、1971年的《精神药物公约》以及1988年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在预防滥用麻醉品和精神药物方面加强经验交流。

  (三)扩大在预防和消除紧急情况方面的合作,研究建立紧急情况联合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可能性,建立以预防自然灾害为目的的信息交流、联防和协同救灾工作机制,尽快制订相关的政府间协议。

  (四)双方将继续在共同监测跨界河流水质方面开展合作,并考虑制订保护跨界水的政府间协议。



  双方认为,在全球化条件下,作为有效的多边机制,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双方确信,加强联合国的作用,有助于在多边而不是单边的基础上解决当前的紧迫问题。双方支持在联合国主导下建立应对当代挑战和威胁的全球体系。

  双方指出,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推动裁军与军控领域的多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和相关材料的扩散特别紧迫。双方将继续推动和落实两国关于签署全面禁止在外空部署武器和对外空目标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国际法律文件的联合倡议。

  双方指出,恐怖主义威胁正在不断增长。双方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愿加强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双方强调,联合国应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全球斗争中发挥主导作用,支持联合国及安理会反恐委员会采取的反恐措施。双方认为,打击恐怖主义应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愿继续促进所有国家参加全球反恐公约,并履行相关义务和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特别是1373号决议。双方指出,必须继续致力于最终通过联合国《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和《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的国际公约》。



  双方将加强合作,落实二OO四年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在吉尔吉斯斯坦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会议的成果,重点是执行关于落实该组织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措施计划。

  双方将加强合作,落实二OO一年签署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积极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机构的发展和完善。

  双方将采取措施,尽早落实二OO四年六月十七日在塔什干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合作打击非法贩运麻醉药品、精神药物及其前体的协议》。

  双方指出,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是在中俄特有的友好与合作气氛中举行的,取得了重要的具体成果。双方表示满意。

  双方宣布,将于二OO五年在中国举行中俄总理第十次定期会晤。具体日期将通过外交途径另行商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

        温家宝             弗拉德科夫

                        二OO四年九月二十四日于莫斯科


抚顺市河道管理条例

辽宁省抚顺市人大常委会


抚顺市河道管理条例

[2000-09-0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管理,防御洪水灾害,发挥河道综合效益,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河道管理、整治、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河道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治管并重,综合利用和服从防洪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含区,下同)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道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河道管理机构负责。

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依法协助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河道管理工作。

乡(含镇,下同)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河道的整治和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乡水利水保机构负责。

第五条 河道实行按水系统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本行政区域内浑河干流的红河与英额河汇合以下至大伙房水库河段、苏子河干流的永陵大桥以下河段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跨乡河道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二章 河道整治
第六条 河道整治规划,应当服从流域综合规划,并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河道整治应当坚持治理与利用结合,清障疏浚与筑堤护岸相结合,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

第七条 河道整治标准:大伙房水库以下浑河干流、城市建成区内浑河支流为50年至300年一遇洪水;大伙房水库以上浑河干流、永陵大桥以下苏子河干流为20年至50年一遇洪水;其他河流为5年至20年一遇洪水。

保护城镇、企业等重要河堤标准,可高于上限。

第八条 市、县、乡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道整治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有计划地采取加固、改建、恢复、新建堤防和清障疏浚等措施整治河道。

第九条 对挤占河道、壅水、阻水,影响行洪和危及堤防安全的地上、地下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由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请本级人民政府责令工程建设单位限期改建、扩建或者拆除。逾期不改建、扩建或者拆除的,由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处置措施,所需费用由产权单位承担。

第十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河道整治的重点工程项目,应当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验收。

第十一条 市、县、乡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河道整治资金的筹集。

河道整治工程所需资金以受益者自筹为主,政府给予补助。

第三章 河道保护

第十二条 河道管理范围:有堤防的,为两堤防背水坡堤脚之间;无堤防的,按设计洪水位确定。

河道保护范围(护堤地):浑河大伙房水库以下河段为两岸堤防背水坡堤脚外延10至20米;其他河道为两岸堤防背水坡堤脚延5至10米。

城市建成区内的河道保护范围,纳入河道管理范围。

第十三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必须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涉及其他部门的,按照有关规定审批。

(一)挖采砂石、取土、淘金的;

(二)爆破、钻探、打井的;

(三)搭建临时建筑物的;

(四)临时存放物资、设备的;

(五)从事其它生产、经营活动的。

第十四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修建套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

(二)弃置矿渣、石渣、煤灰、残土、垃圾;

(三)堤上放牧、挖土、取石;

(四)修建温室、种植高杆农作物和树木(不含堤护岸林);

(五)堆放柴垛、木料垛;

(六)其它可能危及防洪安全的。

第十五条 在河道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

(一)建房、挖窖、开采地下资源;

(二)挖筑鱼塘、蛙塘、蓄水方塘。

已建成的鱼塘、蛙塘、蓄水方塘,应当采取工程防护措施,保证堤防安全。废弃后由产权单位或经营者恢复原状。

第十六条 跨河、穿河、临河、跨堤、穿堤、临堤的桥梁、道路、管线、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建设方案必须经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涉及堤防安全的新建工程设施进行监督、检查,并参加验收。

在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修建的地下隐蔽工程设施,必须设置永久性标志。

第十七条 主汛期河道管理范围内必须停止一切影响行洪安全的采掘,施工及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并及时清理或清除阻水障碍物。

阻水工程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时,由市、县、乡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进行紧急处置,并及时上报省防汛指挥机构。

第十八条 市、县、乡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沿河山地的植被建设,实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营造护堤岸林,林木实行谁造谁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或者非法砍伐。

第十九条 各类蓄水工程的管理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防洪调度计划,不得超限蓄水。泄洪应当兼顾河道堤防安全。

第四章 河道利用

第二十条 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河道内水资源,兴建永久性拦水、引水、提水及抽取地下水的工程设施,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科学论证,合理确定工程布局。

第二十一条 经整治达到防洪标准的河堤可以兼做公路。河堤公路上修建的桥梁、涵洞必须保证行洪。

第二十二条 城市河道整治应当将园林、休闲、游乐设施建设纳入规划。允许单位或个人按照规划利用堤防、开发滩地、水面。

第二十三条 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按河道整治规划投资治理、开发河道。河道治理后增加的可利用土地,投资者有优先使用权。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既不恢复原状也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并可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挖采砂石、取土、淘金对河道造成不利影响的,属经营性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属非经营性的,处5000元以下罚款;

(二)爆破、钻探、打井的,处2万元以下罚款;

(三)搭建临时建筑物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四)存放物资、设备的,处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逾期不清除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清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并可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修建套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二)弃置矿渣、石渣、煤灰、残土,垃圾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三)堤上放牧、挖土、取石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四)修建温室、种植高杆农作物和树木的,处5000元以下罚款;

(五)堆放柴草垛、木料垛的,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逾期不恢复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恢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并可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建房、挖窖、开采地下资源的,处2万元以下罚款;

(二)挖筑鱼塘、蛙塘、蓄水方塘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审批手续。工程设施影响防洪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工程产权单位承担;对河道和堤防等工程设施造成危害和损失的,责令限期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和赔偿经济损失,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未及时清理或清除阻水障碍物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承担,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和行政措施,由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涉及其他部门的,由其他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

第三十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乱批项目危及河道堤防安全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不按河道整治规划和防洪标准审批工程项目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六条规定,不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或者对工程质量监督不力达不到标准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监督检查失职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二000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化工行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纲要(试行)

化工部


化工行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纲要(试行)
1994年8月27日,化工部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公司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的政策调整进入了依法规范、制度创新的新阶段。为了进一步贯彻《决定》和《公司法》精神,推动化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化工企业公司化改造进程,促进化学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化工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化工企业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十几年来,通过采取给企业扩权让利、改革企业经营方式等措施,增强了企业活力,特别是《企业法》和《转机条例》的实施,促进了企业自主权的落实,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基础。但是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政企不分,产权不清,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继续深化化工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的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途径。这不仅是化工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化学工业新体制必须解决的攻坚课题。
2.化工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为核心,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靠科学技术求进步,以改革开放求发展,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深入抓好试点、认真作好准备、逐步规范推开,全面推动化工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积极推动化工企业公司化改造,努力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加大化学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争取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化学工业新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
3.化工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有利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原则;
——贯彻产业政策,有利于化工行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原则;
——转机与建制相结合,重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行科学管理原则;
——企业微观改革与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有利于政企职能分开原则。
——贯彻《公司法》、依法规范、分类指导,有条件、有步骤进行原则。
4.化工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目标:
——所有化工企业都要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现途径和形式,落实国家资产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使化工企业真正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实现化工企业经营机制的全面转换;
——对有条件的国有化工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逐步形成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以股份有限公司为骨干的现代企业体系;
——大力发展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规模效益为前提,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的企业集团;力争销售额超过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大型化工企业集团分别达到40家、10家、3至5家;
——基本实现化工企业的第三产业“独立核算、放开经营、自负盈亏”,使化工企业劳动生产率有大幅度提高;
——初步形成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导,国有、集体、个人、外资等多种所有制成份协调发展,大、中、小企业合理布局,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基本合理的化工产业体系;
——初步形成政企职责分开、职能配置合理、运转高效有序,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化工行业管理体系。
二、加快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步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好思想、组织、制度上的准备
5.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目标,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基础,在抓好部分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同时,所有化工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都要抓紧做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各项基础工作,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基础。
6.抓紧以《公司法》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将《公司法》的学习纳入化工“二五”普法规划,引导化工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全面正确地理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意义,对列入公司化改造规划的企业的主要领导和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强制性培训。
7.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企业法》和《转机条例》,在落实企业14项自主权的基础上,加快转变经营观念,转变企业的管理方式,转变企业运行机制。要按照企业进入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科学与民主的决策体系,加强技术开发与市场营销体系,强化审计、监督和产权约束体系,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党政关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加强民主管理,将《企业法》和《转机条例》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8.积极开展“抓管理、转机制、练内功、增效益”和学吉化活动,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科学管理,加强职工培训,提高全员素质。要进一步加强生产、工艺、设备、财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管理,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坚持和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各种经济责任制,不断向管理要效益,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9.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有步骤地开展清产核资、清理债权债务、评估资产、界定产权工作,在保证国有资产不受侵害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核实企业法人财产用量,确定法人财产权。
三、抓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积极而又规范地做好企业公司化改造工作
10.公司制企业以清晰的产权关系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核心,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主要特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必须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摸索一套适合化工行业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全新机制。
——抓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在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抓好列入国务院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化工企业的试点工作的同时,会同有关省市人民政府,选择10个左右化工企业,进行省部联合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抓好股份制试点。继续支持或配合有关省市人民政府,积极推荐一批符合化工产业政策和经济效益好的化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试点;
——抓好8个左右规模大、管理基础好、经济效益显著的重点大型企业集团试点;
——抓好产权改革试点。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选择一、两家行业性总公司或国有大型化工企业集团进行改造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
11.对不同行为、不同类型的化工企业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公司化改造。所有实行公司化改造的企业都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产业政策的要求。
——对主要是生产为国防配套的产品和涉及我国特有稀缺资源的产品以及从事机密尖端技术研究等特定行业或企业应改造为国有独资公司。
——对大多数属于一般基础工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和第三产业等具有竞争性行业的化工企业,可以依据《公司法》的规定,改建为多个股东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具备条件的可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少数的股份有限公司经批准可改组为上市公司。
——国有企业改建为公司时,国有股的持股比例应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视产业和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而定。对乙烯、轮胎、纯碱、感光材料等石油化工、重要基础原材料和支柱产业的骨干企业改建为公司时,要保证国有股的控股地位。
化工部将陆续分类公布对不同行为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
12.积极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出资者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相分离,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制度。要通过公司化改造,进一步明确国家是国有资产的出资者,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实体。
13.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根据现代企业权力机构、经营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要从制度上划清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的职权范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使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行为受到约束,利益得到保证。做到所有者放心,经营者精心,生产者用心。
14.建立现代企业的劳动人事工资、财务会计制度。取消企业管理人员的国家干部身份,实行聘用制;打破不同所有制职工之间的身份界限,积极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进一步完善和推行“公平考核、择优上岗”的用工制度,建立企业与职工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经理、副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与董事会签订聘用合同,其他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政府对企业工资总量实行间接控制,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工资水平的确定进行监督检查。在坚持职工工资总额增长率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率、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前提下,企业自主确定本企业的工资水平和内部分配方式,实行个人收入货币化和规范化。职工收入根据岗位、技能和实际贡献确定,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由董事会决定,董事和监事的报酬由股东会决定。逐步将经营者工资收入与职工工资相分离,与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责任、风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相联系,逐步试行经营者年薪制。
全面实行《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加快向科学的、符合国际惯例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过渡。要按照《公司法》和《会计法》的要求,科学设置财务会计机构,建立健全公司内部财务会计制度,配备合格财务会计人员。公司董事会根据经理提名聘用的财务会计人员,非经董事会决议,经理无权解聘。
15.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管理。公司党组织要按照党章规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公司党组织的负责人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可与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交叉任职。
公司要坚持职工民主管理,支持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国有独资公司、两个以上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其他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由职代会也可以由工会代表职工实行民主管理。公司研究决定生产经营重大问题、制定重要规章制度、决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时,应听取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16.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化改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必须按照《公司法》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行规范。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造、资产评估、利用外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坚持同股同利,确保国有资产不受侵害,严禁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分给个人。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正确用好募集资金,依法维护股东的权益。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与高效运营的新机制
17.认真组织实施《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各级化工行业管理部门对其分工监管的国有资产要负起监管责任,根据需要认真做好派出监事会等项工作。企业要普遍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18.抓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适时组建化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根据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分开的原则,化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专司国有资产经营职能,负责向企业委派股权代表或董事,行使国家所有权职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
19.加快化工产权交易进入市场的步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生产要素能够按照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自动流向效益较好的行业和企业。发育生产要素市场是当前化工市场建设的重点,要抓紧化工产权交易的规范化建设,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
20.抓紧研究制定一整套以化工国有资产经营效益为标准的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国有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
五、大力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加快化工企业集团的建设
21.加快化学工业的发展,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要求,大力发展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以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结构调整,提高规模效益,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2.加强现有集团的规范化建设。对已经成立的企业集团,要进一步理顺集团内部的各种关系,处理好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增强核心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投资中心功能,不断通过投资、控股等多种形式,加快资产经营一体化的进程,努力向跨国经营的方向迈进。
23.根据化学工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实际需要,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化工企业集团。鼓励产品或工艺技术相近的企业,以及化工原材料或中间体生产企业与后加工企业通过合并、相互持股等方式联合起来,对一些重大骨干项目,鼓励采取相关企业共同投资入股的方式,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
24.加强对企业集团发展的政策引导。要进一步落实集团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通过股份制改造形成资产经营一体化的股份制集团公司。要重点选择一批达到经济规模要求,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报率高,综合实力在行业中处领先地位的大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优先安排其进行股份制改造,优先支持其在国内或海外上市。对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可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有的可改造成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不断提高化学工业的规模经济水平。
六、大力推动化学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国有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5.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推动化工企业生产要素存量的合理流动,实行化工企业优胜劣汰的新机制。要通过企业公司化改造,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国家需要支持发展的产业,促进化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整体上提高化工行业的经济效益,逐步形成适应化工产业技术经济特点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化工产业组织结构。
26.对产品适销对路、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可以采取向社会募集资金的办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27.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经济效益差或扭亏无望的企业,可通过转产、兼并、拍卖、无偿划拨、有偿转让等多种形式进行组织结构调整,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28.对少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达到破产条件的企业,可按照《破产法》的规定实施破产。
29.对小型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可采取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出售给集体或个人等方式调整结构。
30.鼓励科研院所通过入股方式加入企业集团,对具备条件的,也可将其本身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七、加大化学工业利用外资的力度,正确引导外资投向
31.进一步扩大化学工业利用外资的范围和规模。除少数涉及战略或稀有资源以及为国防配套的特殊行为或企业外,其他行业或企业均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引入外资,加快发展。但对关系国计民生且易于形成垄断的基础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一般不允许外商独资经营;其合资、合作经营项目要保证国家控股或拥有调控权。
32.采取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正确引导外资投向。要把利用外资的投向同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外资引导到急需发展的产业上来。要积极探索利用外资改造老企业的途径,把部分国有企业改造为中外合资企业,开辟技改资金来源,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向外商出售国有资产或由外商控股合资,必须把外销比例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原则上产品外销比例不得低于外商控股比例。
33.改进和加强对利用外资工作的管理。利用外资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国有大型化工企业以50%以上资产存量与外资兴办合资企业时,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批,禁止越权处置国有资产。
八、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实施多元化经营
34.国有化工企业要将所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与企业生产经营职能逐步分离。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成立各种服务性经济实体,开展多种经营,妥善解决富余职工的出路问题。第三产业要面向社会,划小核算单位,独立核算,改暗补为明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逐步做到与原企业脱钩,形成独立的法人实体。
3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参加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项社会保险费用在内的社会统筹。逐步创造条件,实行全员社会保险。
九、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加快配套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
36.加快化工行业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要按照一个精干的政府部门、一批行业团体和一群经济实体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三位一体的改革构想,加快构筑化工行业管理新体系的框架,努力实现化工行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7.加快各级化工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步伐,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积极进行人事、投资、分配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实事求是地解决目前企业存在的各种困难,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
38.加强对化工行业改革的指导和协调。要全面总结前一阶段改革的经验,抓好典型,尽快摸索出化工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做法和经验。要根据“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原则和职责分工,加强对本系统、本部门改革的领导,要跟踪试点企业的情况,对试点中遇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积极帮助解决或向有关方面反映,对试点单位存在的不规范做法要及时加以纠正。要加强对化工行业改革的政策引导,抓紧制定股份制改造、利用外资等方面的产业政策,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
十、认真贯彻“改革、发展、稳定”的方针,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 39.加快改革和发展,保持稳定,必须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党组织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企业党组织要关心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对改革的看法和意见,要教育和监督参加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党员按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行使职权;要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改革的方针和政策,积极向群众宣传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要充分发挥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
40.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基础,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切实加强和改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支持、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发挥工人阶级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主力军作用,促进化学工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